【投資評論】政府關門再襲,由美股歷史經驗看投資啟示
政府關門再襲,由美股歷史經驗看投資啟示
美國政府關門 美股能否安然度過?
美國國會預算爭議再度導致政府關門,外界憂心政治僵局恐擾動金融市場。然而,歷史經驗卻顯示,政府停擺雖帶來短期情緒衝擊,卻很少改變美股長期走勢。
政治雜音不等於市場風暴
回顧自 1987 年以來的多次政府停擺,S&P 500 在停擺期間多數時間表現平穩,甚至部分情境中反而上漲。這也意味著,政治角力往往只是市場短期雜音。數據清楚顯示,即便是史上最長的 34 天停擺,美股不但無大幅下挫,反而上演強力反彈。可見停擺並非主導市場的核心因素。
S&P 500 在 政府停擺期間表現
資料來源:滙豐環球投資管理,Bloomberg,截至2025年10月2日。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,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,在不同指數走勢、比重與期間下,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。
投資焦點:企業獲利與 AI 大趨勢
當市場聚焦政府關門時,真正推動股價的核心仍在基本面。隨著美企業財報顯示獲利動能回升,資金焦點仍集中於長期成長趨勢,尤其是 AI。AI 帶來的投資熱潮正推動半導體晶片、雲端運算、伺服器與應用服務需求快速成長,科技龍頭紛紛爭相大力擴大對AI的投資。對投資人而言,這才是驅動行情的主旋律,而非政治雜音。
策略建議:歷史高位下的攻守並進
當前美股位於歷史高點,估值壓力不可忽視。投資人應在參與成長機會的同時,兼顧風險管理:
- 股債多元配置:降低單一資產波動影響。
- 短期債券:短期低波動債券不但高度連動降息循環趨勢,也兼具收益。
- 防禦型股票配置:在AI科技股外,加入基礎建設股之防禦性質板塊,透過成長防禦兼具的槓桿型策略提升投資效率。
別被政治噪音分心
歷史經驗已多次證明,政府停擺雖然製造新聞標題,卻不是股市長期走勢的決定因素。投資人更應聚焦企業獲利與長期趨勢,特別是 AI 帶來的結構性成長,同時透過多元資產配置,在高檔震盪中保持攻守平衡。
【風險提示】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公司基金之績效,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。文中個股、類股或產業,僅為參考舉例,不代表個股、類股或產業推薦,且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,亦不為基金未來之持股,HSBC不負擔任何預測或目標無法達成之責任。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,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。本資料僅供參考,滙豐投信已盡力就可靠之資料來源提供正確之意見與消息,但無法保證資料來源之完整性。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,若有損益或因使用本資料所生之直接或間接損失,應由投資人自行負責,滙豐投信無須負擔任何責任。請勿將本資料視為買賣基金或其他投資之建議或邀約。